简体中文 | English

90后都当博导了!他们这么年轻,凭什么早早成功?

2019年09月23日

年轻有为的样子

最近这几年,一批“90后”青年学者不断走向学术前台,他们也受到外界舆论高度关注。很多人在感叹,怎么最近各行业年轻有为的人越来越多了?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引进的李琳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img1.jpg

据官方简历介绍,李琳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7月起,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2019年9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教师节典礼的现场,92岁的陆家云教授和南农最年轻的教授李姗在镜头前合影。
今年29岁的李姗,于2018年成为南农教授。2012年,她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8月,由李姗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协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平衡》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 Nature,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并且获选为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明侦,到浙大90后博导杨树,这批年轻的青年科学家在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

img3.jpg

这些“90后”学霸中,许多人拥有欧洲、北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经历,基本都在学习期间取得惊人成就,在Nature, Cell, Science上发表多篇第一作者文章,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才得以进入高校工作,年纪轻轻便当上教授、博导。

年少有为,说的就是这样的人了吧!

那么,这些年少有为的人都是如何取得超前的成功的呢?

我们来看下电子科技大学女教授刘明侦(1990年出生)的学习情况:

18岁进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习
21岁以全系第一名毕业
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
23岁Nature发表论文
24岁牛津大学博士毕业
25岁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被聘为教授
26岁入选第十二批“青千”,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接受采访时,刘明侦曾坦言自己为了早拿到实验结果,她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一般新材料的研究期只有3-5年,为了抢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做实验,钻在实验室里十几个小时。”刘明侦说,“到2013年4月底终于实验成功了。”

img4.jpg

从研究材料到发表论文,刘明侦仅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因为这样的付出让她得以抢在了本领域的最前端获得研究成果。

img5.jpg

刘明侦博士也成为在Nature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

澳大利亚第一位菲尔兹奖获得者、华裔数学教授陶哲轩,他的神童道路是如何走来的呢?他的成长道路上少不了父母的重视。

在父母意识到陶哲轩数学上的天赋时,4岁左右时他的父母就指导他自学了所有小学数学课程。发现孩子是万中无一的天才儿童后,为了孩子的良好发展,陶哲轩父母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才教育的书籍,向专家们请教了诸多关于培养儿童智力的知识,也了解了一些天才儿童的发展轨迹,包括曾12岁就拿到博伊州州立大学数学学士学位的刘杰,不过后来在数学界却不见其踪影了。陶父母从一些前人之路总结出了一些避免神童陨落的经验。

img6.jpg

“对于孩子,只可以鼓励他,但中国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推孩子的速度太快,但推得太快,可能走不稳,就会跌倒。”陶爸爸曾这样说。

父母为了让他得到相符的教育,寻找能够满足他提前学数学的灵活学校。几经波折,陶爸爸终于找到了一家可以提供灵活教育方案的公立学校,陶同学的小学生涯是这样读的:别的科目上着正常的二年级,唯独数学课,他要跟五年级一块上。8岁半的时候,陶同学就已经开始中学教育了,但是他的数学能力已经到了大学水平了。

img7.jpg

10岁开始,陶哲轩就连续三年代表澳大利亚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并取得了这样的成绩:10岁得铜牌,11岁得银牌,12岁得金牌!这是IMO历史上获得奖牌的最年轻的记录。

其实10岁左右时,陶哲轩就可以开始大学学习了,但他的父母选择让他停一停,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为了打破一个上学的记录就让孩子提前上大学,他们更希望陶哲轩在科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于是,他在中学多呆了三年。

14岁,陶哲轩正式进入了弗林德斯大学学习。
17岁时,硕士毕业。
21岁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4岁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正教授。

img8.jpg

2005年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陶哲轩因为在调和分析方面的显著成果,被授予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当年仅31岁。

比很多小天才幸运的是,陶哲轩一直没有被过分期待,同时又接受到了恰当的智力训练。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在坐拥这些天才和成就的同时,也能成长为一个享有健康生活的快乐的“普通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984年出生的扎克伯格,27岁Facebook公司已经上市,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巨富。他的年少成名同样少不了父母的重视。

和陶哲轩不同,扎克伯格算不上是神童级别,但是他有他的优势。

在他10岁那年,电脑不怎么普及的年代,身为牙医的父亲为家里的孩子每人配了一台电脑。从这时候起,扎克伯格开始自学写程序。

img9.jpg

11岁那年,父亲的电脑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便给他找了一名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做家庭电脑教师,教他编程,每周上一天课。

起初,扎克伯格高中就读于一所公立高中Ardsley高中,属于Ardsley联盟免费学校地区。

在开发Facebook前,他已经开发过了几款软件,包括名为ZuckNet的程序,让父亲可以在家里与牙医诊所交流;一个名为Synapse Media Player的程序,可以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以及名为CourseMatch的程序,可以依据其他学生选课逻辑参考选课。

img10.jpg

ZuckNet的开发是源于父亲的抱怨:父亲曾苦于接待员通报病人来就诊的方式太原始落后,由此激发了他开发程序的思路,为父亲解决了工作上的小困难。父亲愿意跟孩子交流自己的工作以及遇到的麻烦,这在中国可能会非常少见。由此可见,启发式教育就来自我们身边,良好的沟通交流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后来的Facemash,能让学生在一堆照片中选择颜值最高的人,也为Facebook做了铺垫,让他在校园内名声大震,两个高年级的同学找到他,邀请他参与编写Harvardconnection的社交网站。

最后才有了Facebook,那一年,扎克伯格20岁,不过编程这件事,他已经做了10年。

后来马克为了创业,从哈佛退学,爸爸又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人。

img11.jpg

看了以上的事例,有人会说自己并不是天才,没有那样的能力早早地取得成功,但没关系,这并不妨碍我们普通人成长的脚步。

我们先要知道所谓的天才,抛开天赋异禀,更多是因为他比别人早确定下目标,并能心无旁骛。他们在某一领域的擅长被发掘出来,并加以培养开发,最终取得成绩,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img12.jpg

有人年纪轻轻就干得漂亮,他们往往其实只做成了一件事:因为开始发展目标开始得早

不要看到别人就感叹自己“老了”,人生很多事都来不及了,殊不知姜子牙八十岁为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只要选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坚持下去,年轻有为和大器晚成,并没有分别

或许忙着送孩子去补课班的家长们也可以问一问孩子以后想要从事的领域,有一个明确的、有能动力的目标,“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去做”,会收获更多惊喜!

在线营销
live chat
在线客服系统
web对话
web聊天
客服软件
live chat
web对话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