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工作中,相信大家平时应该接触了不少外国品牌。从物美价廉的【肥宅快乐水】,到“除了不实用其他方面都好”的【奢饰品牌】,无一不存在着国外品牌的身影。
甚至有些外国货,有时候本土化到你想不起来它是从外国来的,而大家也很少深究,它的外文名到底是什么,所以当外国人跟你提起来的时候,你有可能会一头雾水。
例如,要是和一个外国人逛超市的时候,TA说要去买【DOVE】,让你告诉TA这东西在哪。可能有的人会把人带到食品区,而有的人会把他带到洗护用品区。
因为【多芬】和【德芙】,它们的英文名都是【DOVE】!!!
当然脑洞比较大的,把他带到生鲜区买鸽子也有可能……
【读音】英 [dʌv] 美 [dʌv]
【名词】n.鸽;纯洁的人,天真无邪的人;
〈美〉(政界的)鸽派人士
【动词】v.潜水( dive的过去式)
【复数】doves
【例句】A dove cooed softly. 一只鸽子轻柔地咕咕叫。
请注意多芬的商标上的确是有鸽子的……
对于国际品牌来说,起好一个中文名,需要花很多的心思,精挑细选才行。因为这不仅涉及翻译问题,还考验品牌在本土化过程中对不同文化差异的认识。
既然刚才提到了肥宅快乐水,就不得不说一下两款著名肥宅快乐水的的经典案例了。
【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
这两个名字甚至比英文原名更为诱人,除了顾及原文的音译外,前者说明了饮料应有的条件—美味可口,后者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如果这俩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完全没费心思,一个叫【扣可扣啦】一个叫【派普谁】的话,估计中国人会想,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好的品牌名称,一般都有以下共同点:简短、易读、好记,突出产品优点,表达积极的涵义。
我们首先来看看另几位快餐行业的经典之作:
【赛百味】——【Subway】
【必胜客】——【Pizza hut】
【达美乐比萨】——【Domino’s Pizza】
当然其他行业各品牌也表示不甘示弱:
瑞典家具品牌宜家,它的外文名IKEA由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分别是品牌的创始人的名字Ingvar Kamprad,他的农场名Elmtaryd和村庄名Agunnaryd。
而中文的传神译名“宜家”,则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而逛到它的实体店的时候,你也确实会有这种感觉。
BMW的全称叫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它除了可以告诉我们它来自哪里之外,其他毫无亮点可寻。而借助“汗血宝马,日驰千里”的典故,把它的英文简写【BMW】译为【宝马】,不得不让人觉着拍手称赞。
用汉语拼音读一读Bing的英文,很多人会联想到“病”这个汉字,这可是不太吉利的。
微软在推出这款搜索引擎时,应该也头疼了很久。而最后决定将其英文发音拆开,定中文名字为“必应”,寓意为用户的需要有求必应,也算是“改天换地”的典型正面案例了。
造出“夏士莲”这个译名的,是出版界的元老张元济。90年代初,张老受外国人委托,给自己的品牌起一个得体的中文名。于是他便根据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典故,把【Hazeline】译为了【夏士莲】,用在洗涤用品上面,可谓是妙不可言。
除了正面案例,当然也有翻车的:
例如美国短租平台Airbnb在进入中国两年后,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爱彼迎。
这个中文名还有自己的英文解释:Love + People + Place。连接起来意思就是让爱,彼此,相迎,即:“爱彼迎”。
有人表示,听到“爱彼迎”的第一反应是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可能取这个名字的人是从闽南来的。
又如当年很火的三星Galaxy
放着很好的译名【银河】不用,非叫【盖乐世】,一个高端的品牌立马成了山寨货……三星对这个名字的解释是“覆盖快乐的世界”,可能爱彼迎的策划就是从三星跳槽过来的,感觉一个套路。
外国品牌本土化这种事情,还是要谨慎一点的好,不然销售量和知名度很可能就天差地别了。
互动Time:
还有哪些外国品牌的中文名让你印象深刻呢?说说那些让你欣赏或想吐槽的译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