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小留学生抑郁了,美国学校想出这些办法

2021年05月17日

img1.jpg

一条条数据,触目惊心!

平均一学年有32%的学生被确诊为抑郁症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成都49中学生坠亡」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警方公布的证据显示,坠亡的学生小林确实是死于自杀。

放出的监控视频显示,小林在坠楼前曾有自残行为,垂头摇脑、情绪低落。

更有去年6月的聊天记录显示,16岁的男孩曾说过“一跃解千愁”等消极言论。

近些年来,相似的例子其实屡见不鲜:

4月28日,普林斯顿大学一名2023届华裔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选择自杀;

3月5日,在美国乔治亚州的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就读的大一中国留学生 Dave Zhang 去世,疑似心理问题;

去年10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一名女生在宿舍中自杀,在人们的印象中她是一个“聪明又热心的女生”;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3.5亿,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数高达百万;

2019年,中科院心理所一份研究表明,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正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

据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统计,平均一学年有32%的学生被确诊为抑郁症。

而对于留学生,面临着学业问题、社交圈融入问题以及孤独感、原有的心理问题爆发、新环境适应和压力问题、个人成长中的自我认知障碍和家庭关系等......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img2.jpg

我们,都在陪着你

留学生如何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自救?

其实,美国的高校早就重视起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一直致力于建立更加健全的心理健康协助体系,期望借助完善的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好自救。

完善心理咨询、提供更优化的心理服务和治疗机制等,成了美国高校日益关注的重点。

几乎每个美国大学的 Student Health Center 都有涉及心理健康的部门,配备了专门的 counselor(咨询师)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各种需求。

宾夕法尼亚大学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心理健康的行政职位,推出了24小时咨询服务,并缩短了与心理医生预约的等待时间;

康奈尔大学开发康奈尔大学健康网站,并为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业国际学生组建了一个国际学生支持小组,每周二下午由两位负责人主持,其中一位是来自印度的心理学家;

肯塔基大学,有一间休闲室专门用来服务那些因为害羞、文化因素以及不熟悉心理健康支持服务而犹豫不决的学生,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冥想、瑜伽、按摩、创意艺术等相关的心理疏导方式;

罗格斯大学和西北大学均设立祈祷设施,帮助不同宗教信仰的国际学生找到心理疏导的渠道,其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拥有美国校园最大的多信仰中心;

俄勒冈州立大学建立了会议诊所,专门针对有特定问题的国际学生提供辅导建议,学生可以和辅导员面谈50分钟,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规划问题的后续解决办法,但不会要求学生反馈实际执行结果

......

在美高,心理健康的辅助体系更为贴心紧密。

在部门设置上,很多美高会将心理咨询部门和学校的健康中心设立在一块,不把心理咨询单独拎出来也是为了更好保护学生的隐私,让学生能够更真实地表达想法和咨询问题。

同时,在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部门的室内设计中,学校也十分注重学生的隐私,会为学生提供私人且舒适的咨询空间,确保能得到学生更多的信任。

img3.jpg美国校园内心理咨询室的温馨设计风格

在人员配置上,美高会专门设置国际学生导师、Advisor、心理咨询师和 Dorm parent,从四个方面多位一体地关注留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是小留学生们专属的国际学生导师,可以陪伴留学生们更好融入美高生活,愿意打开心扉表达真实自我。

第二是 Advisor,有时也翻译成“辅导员”。是美高为每一个在美国高中读书的学生都会匹配的一个老师。Advisor 会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包括心理情绪、学术学业,和个人发展成长等多方面。Advisor 的角色在美高更像是学生的在校监护人。

第三是美高的心理咨询师,他们的上岗要求非常专业:不仅需要教师执照,还必须有“学校心理顾问”的硕士学位,要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方面的训练,在校园生活中,他们往往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帮助和引导的责任。

最后一个在美高值得注意的角色就是 Dorm parent 啦。

远行求学,宿舍将是小留学们在美国的第一个家。每所美高都有一套严格的宿舍管理机制,并在每一栋宿舍楼中至少配有一位被称作“Dorm Parent”的老师来管理学生的宿舍生活并辅导学生的学习。

美高的宿管老师通常由任课教师担任,除了监督学生学习以外,宿管老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安全和心理进行负责。学生有任何学业、生活或者心理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去寻求 Dorm Parent 的帮助。

完善的机制和更人性化的思考,美国校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img4.jpg

可以期待,在不远的未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所改善,社会对青少年群体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希望未来当孩子们遇到心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结束生命,而是寻求帮助,更多在绝望中举起的手,能收获温暖的回应。

在线营销
live chat
在线客服系统
web对话
web聊天
客服软件
live chat
web对话
live chat